一、重点工作
1. 打造美育精品课程
为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和学校美育工作精神,持续推进和探索美育工作见亮点出成效,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小步快走、因地制宜、有序改进,逐步开设和打造一批精品美育课程。内容上覆盖美术、书法、设计、音乐、舞蹈、影视等主要艺术门类,采取多元化的课程形式,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艺术个性。
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鼓励美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教师为主导,建立“艺术基础知识技能+专业特色”的教师提升机制,从教学设计、案例、技能等方面开展美育研究的考核与实践,结合地域文化开设特色艺术课程,挖掘不同学科的美育资源,三者融合打造推出课程精品,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课程育人、全员育人。
培养美育名师。依据教师教学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由美育中心主导负责,各教研室、培养教师配合,包括培养对象的选拔、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过程的指导、培养评价体系和考核,并提供一定量的教学资源和经费保障,培养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确立个人发展规划,实现“美育教师”向“美育名师”的转型。
2.加快美育教材建设
2022年12月下旬,美育中心对2022年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的老师进行年终课程教学效果调研和开展美育教学研讨,通过研讨达成共识。根据调研情况,大家对目前所开设的课程提出了意见,认为按照目前的开课方式,和以前的艺术公选课没有区别,开课的效果也没有起到美育应有的作用,大家一致提出应该统一美育课程标准,尽快推进大学美育课程的教材建设。鉴于此,美育教材的开发建设迫在眉睫。2023年,美育中心将集中力量进行美育教材的编写工作。
3.举办首届大学生合唱比赛
计划于2023年4月举办井冈山大学首届大学生合唱比赛,通过广泛开展合唱展示活动,激发全校师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热情,振奋师生精神,凝聚师生力量,展示当代大学生风貌,集中展示全校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努力在校园形成“班班有歌声、院院有活动、人人唱好歌、师生同参与”的浓厚艺术氛围。
4. 举办美术绘画和设计作品展
为了更好的营造校园美育环境,突出美育氛围,体现美育教育教学成果,美育中心将举办“学习二十大、共同向未来,我心中的井大”美育成果系列作品展,重点是广告设计作品展和美术绘画作品展。
二、常规工作
1.优化美育办公环境
硬件方面:2023年计划美育办公室新购置空调一台、打印机一台,争取购置办公电脑两台、投影仪与幕布一套。空间装饰方面(相片墙):张贴完善办公室工作职责,积极联络艺术学院教师的艺术作品在美育办公室以相片墙的形式进行装饰。购置办公用品,如:中性笔、白板、白板笔等。强化美育办公室成员有责任有义务爱护公共环境,垃圾不过夜,人走屋净,人走灯灭。
2.改进美育课程管理
美育课程安排:在2022-2023第二学期,安排全校45名教师,其中艺术学院38位专职教师,7位其他学院教师授课(1位建工学院,1位医学部,1位政法学院,2位人文学院,2位教育学院老师),共开设美育课程46门,学生选课3505人次。较之前两个学期,课程种类丰富了许多,美育课程的覆盖面更大。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和传播美育课程的思想内容,从而做到普及化的课堂。
通过学生的反响和教学实践的总结,保留实践类的小班课程(30人以下)如:篆刻、陶笛、舞蹈、钢琴弹唱等类型的课程,有利于打造美育精品课,为培育更多出类拔萃且热爱艺术的学生,打造更专业的学习环境。小班实践类课程,在一学期的学习结束后,学生们几乎都能完成一项以上的专业性作品。学生得以保留,学生们拿着自己学有所成的作品,能直观的感受到“学这门课是有用的”。师生互动关系更紧密,能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学习体验,对美育课程的喜爱程度也更高。这为后期美育课程建设、举办各类活动和展演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后续打造精品课程起到铺垫作用。
实行美育学分认定制度。由美育中心牵头与校团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相关制度,设置美育相关比赛、演出、社团活动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平台,以量化标准来规范具体活动所占美育课程的学分数,对于有突出表现的同学进行美育学分的认定免学政策;向各个学院征集自身学院有特色的美育类型课程,统筹规划纳入美育课程体系,由美育中心联合教务处统一评定后下发具体课程要求,本学院的学生已修此课程学分不用参与美育课程选课,直接认定美育课程学分。
3.加强美育工作调研
在推进美育中心工作中按季度常态化开展师生调研、座谈。走进教师团队,深入学生群体;进课堂、下寝室,无间隙、零距离积极了解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扎实做好调研采集工作,认真倾听、仔细梳理、总结凝练,对师生提出的排课、分班、教案、教材、考核等细节工作进行归纳分类、仔细研究、认真对待、有序落实,为更好更快发展美育工作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在调研工作中,充分宣讲美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美育、美育思政、红色美育齐头并进,建构统一好美育教学工作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目标一致,结合地域文化与特色将井冈山大学美育工作锻造成定位清晰、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具有区域性示范引领效应的学校新名片。
4.组织美育项目申报
在教研方面,2023年申报2项校级、1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课题。科研方面,积极在省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等省级以上课题组织申报2-4项,并成功立项1-2项。
在2023年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美育讲课争取突破以往第三名的成绩,并推进“教创赛”团队申报工作;积极组织美育课程校级“一流课程”和“一流教学团队”申报,大力推进美育课程、教学建设;探索“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在美育课程中的实践。
依托我校红色文化、吉安庐陵文化等打造好井大美育品牌,2023年力争在全国更具影响力的刊物发表1-3篇教研、科研论文。
5.完善美育中心网站
美育中心网站后台已经建设完毕,马上进入网站内容的收集与填充工作,需安排学生志愿者对网站展开维护,网站上传内容必须经过美育中心负责人严格政审才可进行发布;公众号建设与内容规划与网站工作同步进行。
开放网站投稿,健全奖品激励机制和作品水平认定机制。例如:发动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发现美的宣传工作:(1)记录你眼中的好老师、好同学的美好形象(2)记录井大的四季变化之美(3)红色之美(4)古色之美(5)绿色之美等;引导并挖掘大四学生毕业实习工作中的见闻觉知,形成专题汇报,组织汇报,将好人好事好见闻通过美育中心宣传口径进行分享,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6.拓展美育实践基地建设
协同地方政府、博物馆、艺术馆、学校联动打造井冈山大学美育教学实践示范基地以深化校地共建、打造美育育人“第二课堂”,实现推进校地融合、实现共同发展的积极举措。联合社会美育基地围绕美育教学、美育学术研究、培训服务、非遗传承等方面,开展持续性地深度合作,以达到弘扬美育精神,完善美育机制,提升学生美育素养的育人目的。
三、 创新特色工作
1. 打造井大美育品牌
坚定不移打造“红色美育”品牌。学校立足红色革命圣地,以井冈山精神办学,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前期研究成果。美育中心将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着力开发红色故事发掘与传承、红色经典艺术赏析与传播、红色艺术实践与创作等课程领域,努力将“一校一品”打造成“精品”和“佳品”,力争在全国红色高校中做到亮点突出,成果显著,影响力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推进社会美育工作
社会美育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体现国家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针对多样的接受群体,运用丰富而多层次、多样化的渠道和产品,建构社会文明的审美文化共识。社会美育以自己特有的“社会化”方式,与家庭、学校美育形成共同体现国家意志、塑造文化共识的美育功能互补。
本中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孵化项目“红五星残健共融公益中心”共同开发了针对视障群体的互联网+无障碍美育馆,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计划在2023年进行全国推广并申请专利。作为全国首个视障者美育项目,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社会美育的实践,启示了一个利用审美文化的符号生产技术,来使社会文化治理的过程具体化、细节化,通过渗入社会日常生活的不同群体而建构“审美的磁力”,是引导参与者向国家主流价值观方向聚集的文化生产理论视域。
3.加强美育对外交流
美育工作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国家文件明确学校美育以艺术课程为主,在师资不足、教学设施不足的情况下,支持校地合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在2023年美育工作中拟组织管乐团、民乐团、舞蹈团和美术设计团队去吉安市中小学演出、交流;同时鼓励美育师资队伍走出去参加全国美育论坛、会议或培训,邀请校外美育专家进井大举办讲座,一“出”一“进”助推美育师资成长,提升学校美育氛围。